今日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今日热点 > 正文

北京大学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作者: 日期:2015-04-21 11:04:02 人气: 加入收藏

立足燕园,服务社会,推进语文教育改革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2003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主管校长和社会科学部批准建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任命陆俭明教授为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温儒敏为研究所所长,聘请林焘先生、袁行霈先生、徐中玉先生和刘中树先生为学术顾问,还有蒋绍愚、钱理群、王宁、巢宗祺等19位专家为兼职研究员。研究所挂靠北大中文系。2003年12月5日,语文所正式成立,当时就引起一些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2004年1月2日的《中华读书报》和2月12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均在头版发表有关报导。《现代语文》杂志2004年2期刊出语文所成立大会发言综述。北大语文所的成立所产生的影响出乎意料。特别是原来有些师范大学争着向研究型大学目标看齐,不切实际地放弃或者放松了对师范教育包括中学语文教育的关注,现在受到北大成立语文所的启发,意识到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纷纷又回过头来抓这一块。北大语文所诞生后,全国先后有华东师大、四川师大等多所大学相继成立了语文所(或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语文教育是各个层次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社会转型与时代的需求,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围绕新的课程标准推行变革,特别是语文高考内容方式的改革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语文和成人教育语文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北京大学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在语文教育方面发挥领军的作用。北大中文系有许多老师直接参与大学中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如参加每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和阅卷,参加大学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等等;系里每年有十多位教师主讲全校性必修课大学语文。中文系还曾经为北京市教育部门举办过中学教师本科班。北大中文系早就介入了各种层次的语文教学,中文系的教学科研始终有一部分是直接和语文教学的改革紧密相连的,社会上许多语文教育单位也希望北京大学能够有相应的机构,投入语文教育改革。成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以这样一个机构来组合校内外相关的研究力量,更自觉地发挥综合大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这是时代变革的需要,将进一步加强北大人文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北大传统文科注入更多的活力,拓展学科的生长点。

语文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其极端重要性正在被多数人所认识,从教育部领导到普通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前一段都在关心和议论这方面的改革。教育部 “新课标”的出台,将改革思路具体化了,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实质性阶段。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与艰难。其难度可能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和课程的改革。最近一些关于中学语文和高考问题的讨论,包括“新课标”出来后报刊上发表的某些讨论文章,也表明这场教改的艰难。应当说,在必须改革这一点上,大家意见是统一的,但具体到怎么改,各种看法就可能很不一样,甚至总是针锋相对,各有各的道理,可以互相颠覆。所以重要的迫切的不是再去争论,而是让一部分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专家坐下来,认真做一些调查研究,真正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不只是在印象的、情绪的层面提出批评与设想。多年来,在我们教育界、学术界,破坏性、批判性、颠覆性的思维比较行时,建设性的补台的前瞻性的思维缺少。比如高考的确有问题,痛快的批判和颠覆都容易,但如果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应试教育问题存在的复杂性,考虑到在高考目前还不可能废除,我们必须还在这种状态下逐步推进改革,那就会比较审慎从事,就会注意如何在研究的层面而不是批判性的层面细腻地做积累性的工作。在当下浮躁的风气里,尤其应当提倡建设性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立了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坐下来认真研究一些问题,做点细致的调查,充当语文教育改革负责任的智囊团。

同样,大学语文也迫切需要改革。目前各个大学开设这门课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困扰,那就是这门课的定位不够明确,教学方式与教材还不能很好适应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格局的调整变化,如何使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有兴趣,能够引起同学们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兴趣,如何使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又能够溶入大学的素质教育,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也将在这一方面开展研究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建立,将使北大的语文教育研究提升到一个更自觉、更有实力、也更有影响的阶段。我们利用研究所这个平台,可以更有效地组合校内外相关的研究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研究所的成立,也将进一步加强北大人文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同时为北大传统文科注入更多的活力,拓展学科的生长点。

北大是综合性大学,有多学科的优势,而且中文系各学科本来就与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可以在大学和中学语文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育研究所挂靠在北大中文系,中文系也打算和研究所结合,在条件比较成熟时增设语文教育研究的课程与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向。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第一线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合作。成立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的一个设想,就是打破大学与中学、教育界的隔绝状态,推进在语文教育改革方面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在语文教育界内部,也要加强一线教师与语文专业研究学者的合作。北大中文系在语文教育的学科理论上,显然比不上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那样专业,在教学实践上,又可能比不上一线教师的经验丰富。所以研究所的成立也是想争取更多向兄弟院校学习的机会。研究所的体制应当是开放式的,既是北大的研究所,也是所有关心大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学者的研究所,大家都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各种关于语文教学的不同的学术研究观点,都可以在这里探讨、试验与发表。研究所真切希望能够加强与兄弟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术交流协作。我们还打算邀请那些在中学教学一线、确实对语文教学有研究的特级教师,带着课题到研究所来合作研究。研究所成立后,打算主要做8个方面工作:

1,组合校内外研究力量,申报和承担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

2,组织编写大学和中学语文教材;

3,组织学术研讨活动;

4,邀请语文教育专家和中学特级教师带课题来所研究;

5,培训大学和中学语文的骨干教师;

6,拓展语文教育学科领域,培养语文教育方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

7,加强与国际上语文教育学界的学术交流;

8,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调查研究的资源。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成立至今已经2年。这2年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但依靠所内外专家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现选取其中比较主要的6件事,汇报如下:

1,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后,北大语文所立即启动第一件大事,就是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研究编写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我们动员了北大方面16位教师参与,袁行霈教授任主编,温儒敏任执行主编,任各分册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北大方面教授有陆俭明、陈平原、曹文轩、苏培成、刘勇强、沈阳、何怀宏、陈昌凤、姜涛,参与教材审定的北大方面教授有何九盈、张联荣、张双棣等。2004年这套教材正式出版,秋季学期起在全国5个省区(山东、宁夏、海南、广东等)的中学试验教学,今年还将增加4个省使用这套教材。随后,选修课教材14种也于2005年内陆续出版。据试验反馈的意见,已经出版的几套高中语文教材中,这套教材质量最好,也最受欢迎。

2,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也是语文所的重要工作。2004年春季学期,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参与组织编写新型的大学语文教材《高等语文》开始在北大、北师大等一批大学使用。这套教材由温儒敏任主编,刘中树任编委会主任,王宁、朱寿桐、欧阳光任执行主编,有十多所重点大学的著名专家参与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教材提出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新的教学结构和内容。教材出版后引起大学语文教育界和媒体普遍热烈的关注,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状况产生冲击与推进,《光明日报》(2004年1月12日)、《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14日)、上海《社会科学报》(2004年1月8日)、《文史知识》(2005年第2期)等多家报刊发表报导和讨论文章。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年会专门就大学语文教学定位问题开展讨论。目前《高等语文》已经多次印刷,有北师大、北大、中山大学、辽宁师大、徐州师大、韶关学院、东莞科技学院等一批大学采用该教材,全方位推进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2004年3月,北大语文所协同北师大文学院,就大学语文改革与《高等语文》试验问题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全国的40多位院系领导和语文教授参加会议。4月14日《中华读书报》头版对会议做了报导。

3,除了教材研究编写,语文所还积极协同一些大学召开有关语文教改的会议。2005年3月,北大语文所协同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召开“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的研讨会。这次会议带有“民间性质”,着重研讨“新课标推进的课程改革现状”、“2007年高考能否与新课程挂钩”等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30多位语文教育专家,包括徐中玉、温儒敏、曹宗祺、方智范、雷实、孙绍振、王士荣、苏盛葵、郑国明,等等。会议记要发表于《人民教育》2005年第10期。

4,语文所还支持和协同中文系,积极培训中学骨干教师。2004至2005学年,北大中文系与北大语文研究所接收新疆中学语文骨干教师30多人进修,除了听课,还安排教学观摩以及参观等活动。语文所准备加强这方面工作,2005年,还将接纳中学语文教师进修班。

2005年1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拟与香港普通话教育机构合作,在香港开展普通话培训教学活动。有关教材已经编写,李小凡教授负责筹备这项计划。

5,北大中文系增设招收“语文教育研究”方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归依现当代文学研究学科)。2004年7月,温指导的硕士生郑以然的论文《当代中学生的鲁迅接受调查》通过答辩并授予硕士学位;2005年7月,温指导的博士生蔡可的论文《现代中学语文课程与文学教育的演变》通过答辩并授予博士学位。

6,积极争取民间资金支持,开展科研活动。语文所成立时,没有任何资金,完全是白手起家。2005年12月,重庆《课堂内外》杂志(一份发行量很大的中学生杂志)决定捐资80万元在语文所设立科研基金。12月20日中文系95周年系庆当天,双方举行签子仪式。语文所决定将这笔捐款设立基金,主要用于中学语文教改和高考改革的研究项目,初步拟定17个选题,2006年1月面向全国招标,准备对10个中标项目每项资助3-8万元。此举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认为无论是对中学语文教改还是引进民间研究基金这一做法,都非常有意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分别发表消息,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包括网站都转载了有关报导。

北大语文所的建立没有花费学校一分钱,也没有增加编制,完全是“内涵发展”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研究力量,组合校外的力量,共同推进有益于社会的研究工作,扩展了北大文科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北大的社会影响。但工作刚刚开展,资金仍然缺乏,相关的机制和人员调度还有待完善。我们真诚希望得到学校的指导和支持。

栏目分类